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材料 >

纸上谈兵的原材料,纸上谈兵的原材料是什么

2022-01-18 作者 :大连材料资讯网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纸上谈兵的原材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纸上谈兵的原材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开饭店如何定菜价?

纸上谈兵,谈一下我的建议吧!

纸上谈兵的原材料,纸上谈兵的原材料是什么

1、成本核算,就是算一下每一份菜的成本,应该包含原材料,燃料,然后将这个数字*1.5得到A。

2、计算人力资源成本:(把店租+工人工资+老板工资+水电气+国税地税)除以每月销售菜的总份数(这个很难估算的)*1.15得到B。

3、固定资产折旧费:(装修+桌椅板凳+锅碗瓢盆)/(36)/除以每月销售菜的总份数*1.125=C.

4、酒水的价钱比超市贵百分之十到十五为好。具体情况看你的进价和销售情况。另外,饭店的毛利率应该在100分之100左右,参考一下。估计每一道菜的价钱就是A+B+C。一定会有出入,不要亏待大师傅,饭菜质量是一个饭店成败的关键。向其他开饭店的前辈请教。多交流,多总结。还要适当的调整。就这些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还没发明使用纸就说赵括纸上谈兵,这是不是一个古代谣言?

没错,纸是东汉中后期才发明的,赵括是战国末年人,司马迁是西汉的,但也不能归之为古代谣言。事实是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原本就跟赵括毫无关系,唐宋时才有雏形,明末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都未曾提及,正式成为成语已是清代了,但仍然跟赵括没关系。第一次出现两者关系的,是1979年出版的《上下五千年》第四十节“纸上谈兵的赵括”。真正为众人所共知应该是后来《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词典明确地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安在了赵括身上。其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春秋时候没有纸不错,但给赵括的成语是后人加的那时候已经有纸了,也就是说赵括志大才疏不着实际,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赵括是被冤枉了,基本的战列战术没有问题,当时的情况只能这样了。就像下棋上当地区已经是死地,打是打不赢,撤也撤不下来只有拼一把才有机会,大家有机会看看纪录片,网上有分析很详细,古时候的键盘侠不比现在差。

首先感谢悟空的邀请,谢谢

认为小编写的没有太大毛病,请给我一个赞,认为我写的有问题,请帮我指出来,谢谢。

在我们开始谈这个问题之前请允许小编对纸以及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做一个介绍。

第一,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于我国的历史进步以及文化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纸的发明者东汉时期的龙庭候蔡伦,是他真正意义上将纸这个东西散播开来。退一步说,就算说纸不是蔡伦发明的,是在他之前的西汉就有(考古发现最早的纸是在西汉时期),但依然算不到赵括头上,所以就凭这一点来说赵括绝对是成了一个背锅侠。

第二,赵括出生时间不可考了,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是战国时期的人,在战国时期人们常用的书写工具是竹子,帛,木头之类的,绝对不会有纸。

说到这里我认为我有必要提一下,在大多数人眼里赵括是一个只会吹牛的人,没有什么才华,但事实上绝对不是这样(具体参考中国三大背锅侠,纣王,秦始皇,隋炀帝)。首先,赵括出生在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更是赵国大将军,上卿。我们要知道,在战国时期很多时候当兵都是世袭罔替的,一代是兵代代是兵,而且赵奢更是将军中的将军,所以说赵括没点真本事也不太可能。另外赵括曾在与他父亲辩论中大胜他的父亲,虽然那会他没经历过实战但起码可以说明他有这个能力基础。

人们经常认为长平之战是白起大胜赵括,赵国四十万大军被活埋,但事实真是这样的吗?我看未必,根据史书记载,白起率军50万,赵国出兵45万,各位朋友,你们知道长平之战打完后白起带了多少人回去吗?一半可能都不到,也就是说长平一战虽然白起胜了,活埋了40万这个有争议的数字,但无法改变的是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如果赵括真的那么没用白起怎么会伤亡这么多人(秦国史书一向是报喜不报忧,水分巨大,军功爵制度,理解)?

其实赵括失败的真正的原因是确实是因为粮草不济,但绝对不是因为白起骚扰的原因,而是赵国内部问题。不要问我为什么白起不缺粮,参考秦国每到一处就地修建秦直道。正是因为军中已经缺粮,而赵王又急于求胜,再加上赵括从根本上上无法安抚大军,所以他才被迫做出了出击的决定,但结果显然令赵括意外。我估计他当时做出这种决定的时候可能想过同归于尽但绝对没想过惨败,完败。而且我们不要一直让赵括背这个锅,在当时那个年代,能让秦国换上白起(长平之战前白起不是主帅,是临时换上的),而且还让白起这样一位人屠战神级别的人物付出了过半的代价才能获得胜利,试问赵括真的那么弱,那么没用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纸上谈兵的原材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纸上谈兵的原材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